[筆記]

  • 座談  怎麼看當前文化問題 從七○年代文化思潮談起
  • '97 12 20
  • 紫藤廬
  • 陳映真v.s.曾建民
  • 台灣近年來的社會發展中,作為具批判力量的左派缺席了。
  • 文化:
    • 這裡指稱的文化,是相對於物質生產之精神創造。
    • 文化載體:語言,文字,社會活動。
    • 就馬克思的觀點,文化作為上層建築的主要部份,生產為下層建築的主體。歷史的推移,由生產方式決定。
    • 原始文化:人自與動物同樣的生活方式開始,藉由社會性格,使用工具,與動物區隔開。
  • 台灣文化:
    • 台灣文化以漢文化(華南)為主體,與原住民文化融合,而後因帝國主義擴張,受資本主義影響:
      • 1895,日本帝國主義。
      • 二次大戰後,美國文化。
    • 台灣文化非封閉式的單線進行,為歷史發展至不同時期之各族共同型塑。非單一種族發展,而是各種社會的延伸。
    • 馬關割讓後,台灣成為半殖民地,由殖民文化強迫推向文化現代化。
    • 50年代後進入國共對峙,東西冷戰的雙重文化對抗的情勢,而導致批判力量覆滅。
  • 台灣的現代化:
    • 台灣的資本主義化可分為戰前,與戰後。而分界點在於:是誰的現代化?現代化的主體為何?
    • 戰後的台灣,在國民黨的執政下,極快的完成完整的工業化。
    • 台灣文化受資本主義文化(帝國主義),殖民文化支配的結果,具有批判性的特質。
    • 1946年10月,光復後第一場文化座談會:台灣文化該怎麼走?
      • 中國化,世界化。
      • 蘇辛:大眾化,民族主義化。
      • 文化啟蒙,以產生民族主義對抗日本帝國主義文化。
    • 台灣經濟被強迫進入現代化:
      • 19世紀末,國際資本進入台灣,進行貿易。
      • 自強運動。
      • 日據時代糖,米的商品化。
    • 殖民地統治:
      • 直接殖民統治(政府架構)
      • 政治支配
      • 警察組織
      • 經濟榨取
    • 受殖民文化教育的現代意義的知識份子,出現屈從與抵抗的兩種結果:
      • 與殖民者結合:五大家族。
      • 抵抗:賴和,楊逵的農民文學。
    • 帝國主義的文明化,野蠻化:
      • 文明化:
        • 現代化的糖業:
          • 手工糖鋪的消失。
          • 蔗農貧困化。
          • 台灣糖業資本的依附。
        • 教育:
          • 教育普及度不高。
          • 以提供勞動力為目的。
        • 醫學:
          • 確保勞動的維持。
          • 克服日本至台灣,由寒帶到熱代的水土不服的問題,可由醫學發展自熱帶醫學開始看出。
        • 鐵路:帝國主義統治支配所必要。
        • 法治:
        • 時間的觀念:剝削的要素。
      • 野蠻化:三光--燒殺搶
  • 台灣左翼份子在東西冷戰,國共內戰下的雙戰結構下覆滅,於是由批判型塑出主體性的傳統,從此消失。
  • 戰後台灣文化是半邊陲的,以美國為中心的。
  • 農地改革:
    • 華南式成熟的地主佃農制度至1952結束,地主階級消失,取代以遼闊的,零碎的小自耕農。
    • 土地改革1949--1953,與肅清中共地下黨的時間吻合。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,格殺即開始。
    • 農地改革之後,奠基於不公的地主佃農制度之地下黨頓失戰場,民族解放哲學(歷史唯物主義)在白色恐怖下破滅。
    • 台灣從此納入美國反共陣營。
    • 導致台灣農運工運力量的薄弱。
  • 資本主義為反共,允許四小龍完成一定程度之工業化,以建立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,成為勞力密集的資本主義體系。在意識型態上則堅決反共。
  • 台灣資本化的過程中,資本的累積並非由資本家獨立完成,因其能力太弱,而是國家介入,以國家力量完成資本化。
  • 批判文化的重現:
    • 60年代,自由主義論爭,中西文化論爭。
    • 美國物質文化進入台灣,大量栽培菁英階級。
    • 歐洲左翼思潮傳入,故保釣運動分為左右兩派鬥爭,導致了70年代的左翼運動。
    • 7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,可視為批判文化的復元。但非50年代台灣為反抗體制所產生的批判文化的傳承。
    • 79年美麗島事件。
    • 美國承認中共,選舉取消,黨外大好時機破滅。
    • 批判思潮大倒退,現實主義式微。
    • 之後台獨派無社會觀,只談土地情感,不談階級。
    • 本土主義批判國民黨的獨裁,批判中國,但不批判資本主義,美國。
  • 資本主義文化:
    • 80年代:全球化,國際化。
    • 90年代:資訊化。
    • 文化會構成人的主體性,故有社會進步的責任。
    • 文化商品化,虛擬化,是核心文化支配下所生產的。
    • 要由機械的觀點來檢視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。
  • 現代化:
    • 幣值提升,造成手工業,勞力密集工業無法生存。
    • 於是國家介入,進行工業升級,推行三化。
    • 台灣由資本輸入國變為資本輸出國,類似古典帝國主義。
  • 當代台灣文化:
    • 資本由國家,大資本,跨國企業構成。
    • 李登輝使地方資本進入中央,成為大資本主導政治的局面。
    • 本省民間資本的掘起,是資本化的獲利者。
    • 過去大買辦階級,中國殘餘,養大了資產階級的政權。
    • 批評傳統不再,保守化。
    • 意識型態的模糊化。
    • 資本輸出國的暴發戶文化。
    • 黑金進入中央,道德安全的崩潰。
    • 50年快速達成的資本主義,是兇狠,貪欲的。
  • 民主在不同的社會階段有不同的意義,沒有架空於一切的民主。
  • 專政與民主,是一物兩面。無產階級專政是指內部民主,專政對抗階級。
  • 雜記:
    • 之前看了講題就跑去聽,也沒留意講者是誰。結果聽主持人(紫藤廬主人)開場時提了好幾次「陳映真」,才知道……。
    • 藍博洲也有在場。
    • 陳映真應該是蠻可愛的一個人吧。
    • 問了他對於台灣以中產階級為主的社運的看法,他倒出乎我意料的,沒有提出太嚴厲的批判。
    • 很難忘,很豐富的一次座談,收穫很多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ywa1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